有问:“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要“通过”无为,而“到达”或“实现”无不为;还是“无为”自然就“无不为”?我认为这两个意义其实是相同的。根据老子的意见实践无为就能够无所不为。而老子所讲的无不为主要是指治平天下。
老子时代列国分争,战乱不息,如何平息战乱,使天下恢复清静太平是诸子学术的基础课题。老子为治平天下提供的方案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只要以无为治天下就可以实现天下太平的目的。
经文第三十七章的叙述,可以体现这个意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无名之朴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段叙述中,侯王若能守无为就能实现无不为。这其中自然包罗不欲以静,天下也将自然而然地归于太平清静的状态中。
这个意思明白是只要侯王守无为,天下将自然而然地实现太平清静。这自然也是通过无为实现了无不为。天下最难为的事莫过于治平天下,而老子教诲我们只要做到无为,就能实现无所不为的目的。
这一定包罗治平天下这件最难为的事。可是,什么是无为呢?实践了无为果真就能无所不为吗?无为,根据老子本人给出的界说是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详细来讲是指孝敬于万民而求回报,劳绩于万民不争处万民之上。
老子通过水利万物而不争来说明这个原理。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老子还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善下,故能王。”水利万物而不争,所以能成百谷王。这就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用圣人以其无私能成己私、道衣养万物反以虚无的形式存在来进一步论证这个原理。
原理讲起来虽然成理,但天下却没有功而不居的侯王,他们夺取天下就要争居万民之上,称孤道寡,聚敛财富,过着奢靡的生活,而且还贪得无厌,要将别人的土地和人民据为己有。侯王贪得无厌,不能无为,所以天下才纷争不息。可是,谁能在取得天下后,能放弃权力、财富与奢侈的生活而宁愿与黎民同衣同食呢?所以只能慨叹: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本文来源:KOK体育app官方入口-www.zzht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