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风的小草引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五千年中国历史长河中,“为天下,为苍生”的历史人物在中国民众心中享有高贵的威望,老黎民会为他们建祠堂世代纪念,俨然如神灵一般的存在。在日本,也有类似的场所——神社。日本的神社遍布全国各地,是祭拜神灵的场所。供奉着对日本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或者神灵鬼魅。
祠堂最早泛起于汉代,据《汉书》纪录:文公忠于蜀,利民,为立祠堂,实时祭礼不停。在日本大巨细小的神社中,有一座神社很特别,中国人却鲜有人知。这座神社是为纪念蒋介石而修建,名字叫中正神社,坐落在日本爱知县的幸田町。
日本为什么要为一个外国人修建一座大型神社祭拜呢?我们来看一下神社内立的“以德报怨”碑(日本人以蒋介石抗战后名言“以德报怨”起名),碑上刻有日文碑文,翻译成中文意思大致如下:本社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中正而建设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竣事当日,蒋公曰:"与人为善,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阻挡分区占领日本,放弃战争赔款,阻挡罢黜天皇,200多万军民即行遣归日本。
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兴旺。想来对于战败国,这种宽容是各国向导人所未见的。大恩无以为报,特立斯社于此,以表诚挚谢谢,永世不忘。因此,日本人是以为“因为蒋中正,才有战后自由、民主、蓬勃的日本”,也就是说在日本人心目中蒋介石对他们有“再造之恩”,特修建神社一座以纪念之。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日本人为什么对蒋介石感恩感德呢?那段历史纷繁庞大,让我们拨开历史烟云,一起看看这段令人愤慨不已的历史真相!中国抗战胜利,中正宽恕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举国沸腾,中国人等候这一天太久了。整整14年,中国的抗战无比艰辛,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价格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充满中国人的血泪。中国军民的抗战是以血肉之躯反抗日军的钢铁武器,在此向抗日战争中英勇反抗日寇的所有军民致以高贵的敬意。抗战中,大部门领土陷落。
日军每攻陷一地,“烧杀抢掠淫”,甚至“烧光、抢光、杀光”。据中央党史馆2004年至2014年历时11年调研汇编成的系列丛书之《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纪录:从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以一次性平民伤亡800人以上为限,日军制造的大屠杀惨案共有173个(编者注:这个173,远不是最终的数字。
而不是“一次性屠杀800人以上”的惨案未收录到此书中)。大屠杀惨案中,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30万同胞被日军残忍屠杀。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但凡有一点知己,都不会对此无动于衷。
我们这些在世的后人,通常想到那些死难人员的冤魂亡灵,就好像看到他们呻吟挣扎于侵略者的屠刀之下,禁不住心灵哆嗦潸然泪下。但有一小我私家做到了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这小我私家就是蒋介石。日本宣布投降前夕,中美英三国于1945年7月26日团结公布《波茨坦通告》,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推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置惩罚方式的决议。
参会各国一致同意“要求日本对受害国赔款”,纵然“将整个日本砸烂卖光”也要日本人负担战争赔款,我们来看一下部门国家(编者注:受日本侵略影响较小的小国)向日本提出的战争赔款数字。世界小国获得的赔款清单明细其时中国抗战的庞大孝敬举世公认,中国也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受害国,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天经地义。可是蒋介石坚决阻挡对日本寻求“抨击性赔偿”。
1949年菲律宾特使向他商讨配合对日索取赔款之事时,他坦然答到:“要对这次战争卖力任的是日本军阀,而不是日本人民。要求日本人民肩负战争赔偿的做法是不公正的。”日本为了谢谢蒋介石,表现愿意赔偿物资并送还部门抢劫的物品以抵“战争赔款”,这些物资折价仅0.25亿美元。
北洋政府在一战竣事后向德奥政府索赔的战争赔款总额还高达近3亿银元呢!国民政府的节气连腐朽透顶的北洋政府都不如,蒋介石却还理想着一统山河,维护蒋家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在他心里:民心可欺,国家利益可卖,唯独蒋家王朝的统治不行动摇。对日“再造之恩”,是为内战“稳操胜券”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绝大多数将士是抗日的,反抗日战争的胜利功不行没。可是,蒋介石的抗战却又很消极,他的底线是:只要不触及他的基础统治利益,他就不会和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这个底线意识让蒋介石的抗日刻意一直不坚定,时而抗日,时而妥协。
1935年底,抗战进入相峙阶段,日军进攻稍有缓和,国民政府就派何应钦与日本秘密签订《何梅协定》,蒋介石甚至放言:奢言抗日者,杀无赦!影视剧剧照君无必胜之心,将无敢拼之志,兵无血争之勇,必败。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上的一系列失败与蒋介石摇摆不定的抗日态度脱不了关连,幸亏“天佑中华”,中国的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小我私家威望、权力和军队实力均到达了巅峰。
抗战胜利后,国军军队在量和质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提升,仅陆军总军力就到达了空前的524万人;武器装备获得美军的大量援助,同时接受了百万投降日军的各式装备,综合实力远超我党军队,甚至连斯大林都认为我党不行能取得全国政权。全国人民也都期望蒋介石能够领导中国走向宁静,给人民带来新的生活。
另外,蒋介石在抗战后收回了财权并借机扫平了地方军阀(华北的宋哲元,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四川各派系,滇系),对其他地方军阀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综合实力也远超我党。蒋介石对于统一中国自信满满,他恢复“围剿”红军时期的一系列军事机构,制定了“戡乱”计划,确定“剿匪”的部署和目标,为发动内战做全面准备。为了稳操胜券,蒋介石还将眼光盯向了“日本在中国遗留的200多万战俘”,为了制止投降的日军向我党投降,蒋介石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揭晓了《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的广播讲话:“……我说到这里,又想到基督宝训上所说的‘待人如己’与‘要爱敌人’两句话,……我中国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并不要抨击,更不行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要知道如果以暴行回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回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绝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第二天,日本媒体将将蒋介石的讲话以《以德报怨》为题报道出来,这篇讲话确定了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以德报怨"的总基调。为了尽快争取日军战败武士为己所用,他亲自下令赦免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
蒋介石的“善行”赢得了日本各界的好感。日本媒体将其盛赞为“人格及向导气力之伟大”,岗村宁次不仅下令日军只能向国民党投降,还自愿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照料,在冈村宁次的“顾问下”,大量侵华日军的中高级军官被免于起诉,摇身一酿成为国军“戡乱”的中坚气力。相比60万被苏联红军抓走到西伯利亚做苦力的战俘,留在中国的战俘简直活在天堂,连他们自己也不相信犯下滔天罪行竟能够被如此宽待。
蒋介石对战败国日本的“宽恕”行为不仅让日本人感应“惊呆”,就连盟友美苏英法都以为匪夷所思。总结起来大致是四个点:第一,阻挡破除“天皇制度”,维护敌对国政体。开罗集会上,英美尽力主张破除日本的“天皇制度”,并提出将裕仁天皇流放到西伯利亚”或“绞首刑”。
他们在征询蒋介石的意见时,蒋介石提出由日本“人民自决”的建议。“……至于日本的国体应该如何,最好待战争竣事之后留日人民自己来决议。
”在蒋介石的建议下,日本的“天皇制度”得以保留,“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是日本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日本国民的信仰气力源泉。为此,日本人感恩蒋介石。第二,放弃向日本驻军,维护敌对国领土完整。
美国曾要求中国派兵进驻日本四个地方,罗斯福总统两次邀请中国进驻琉球,总共需要5万军力。但都被蒋介石拒绝了,他最终只派出了一个宪兵队进驻。根据原计划,中美英法苏都要派兵分区进驻日本,在蒋介石的示范动员下,其他国家也因种种原因放弃了进驻,改由美军独驻。这样,日本就制止了被强行肢解的运气,虽然主权不完整,但领土完整。
第三,优待遗留在中国的200万日本军民。侵略中国的日军,大多数都沾满血债,蒋介石要求一律优待遣返,以至于连冈村宁次都不禁感伤:“日本的士兵从东南亚回来时,就跟乞丐一样,唯有从中国回来时,跟走富亲戚一样,什么毛毯、衣服、皮靴、手提包什么都有,另有现金!”第四,放弃巨额战争赔款,给予战后日本缓和之机。这在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民生急需改善。蒋介石却让侵略者携带着掠夺的物资“悠哉悠哉”回国了,战后的日本本土经济瓦解,国民生活极其难题。
但从中国回去的军民个个就像暴发户一样过得“尚且不错”。蒋介石太让中国人民失望了,死难的3500万同胞,罹难的30万南京同胞冤屈还没昭雪,他就想让在世不易的中国人再度陷入战火。为了自己的胜利,他可以善待“血海深仇”的敌人,却唯独不善待自己的国人。
民心不行欺,蒋介石纵然获得“百万日寇”的感恩心,却难以打败获得亿万民众民心的我党军民(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很快就以失败了结)。民心民意,国家利益在蒋介石的眼里都是浮云,为了自己的胜利,一切皆可抛,效果他被所有人扬弃。
结语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他在逝世在亿万中国民众心里没有引起一丝波涛。大洋彼岸的日本为了“感恩”他,建立了“蒋公遗德显彰会,为其修建了中正神社,奉其为主神,神社的入口处一块牌匾上书四个鎏金大字:永怀蒋公。
1985年“蒋公遗德显彰会”修建了“以德报怨”碑,碑文显示了蒋介石对日本人的莫大膏泽:“再造之恩,永世难忘!”这真是中国人的一种羞耻,希望那段不堪的历史永远不要再次上演。
本文来源:KOK体育app官方入口-www.zzhtyou.com